2月13日,本报刊登《把到校时间推迟点儿吧》一文后,在众多学生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,他们纷纷表示这篇文章说出了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声。但他们认为,学生现在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问题,心理压力相对来说更严重。
据统计,目前我国20%至30%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,全国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,1/3(约500多万)是在儿童、青少年时期发病。
2月8日,中小学生刚要开学,却从河南省郑州市120急救中心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:一名8岁的小学生,因害怕上学跳楼自杀;另一位12岁的少年因拒绝学拉小提琴而悬梁自尽。而来自大连的两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离家出走被歹徒砍伤,北京一名15岁的男孩带着音乐家之梦自杀了。
这一切并不是耸人听闻。有一位高级教师曾经对本校高一新生做过一次心理测试发现,高中学生存在焦虑的总体水平较高,主要表现在自责倾向(20.63%)、恐怖倾向(16.40%)、对人焦虑(12.63%)和冲动倾向(10.93%)等,显示出高中学生在自信心、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上存在较多的困扰。
在北京市某中学一个班的社会课上,老师让同学们讨论“什么是幸福”。本想启发大家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,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“嗖”地站起来大声地说,“如果现在从天上掉下一颗炸弹,把咱学校炸了那就幸福了。”话音未落,同学们赞同的掌声就响了起来。“对,要是地震也行。”另一个男生又加了一句。
现在的孩子要吃有吃,要喝有喝,要关心有关心,为什么那么脆弱?为什么还想爆炸呢?
我们小的时候,经常唱着这样一首歌:我的老师像妈妈。媒体上也的确有许多关于老师妈妈的报道。然而今天再次走进校园,这种观念已经淡化,学生眼中的老师早已不是妈妈的化身。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矛盾对象。
一位四年级的10岁女孩说:“我们老师不像妈妈,背后我们都叫她‘条子’,就是警察的意思。平时老师发起脾气来非常厉害,她能一节课什么也不干就训我们。有时一个同学犯了错,我们全体同学都得挨骂。”
家住北师大附近的一个小学生很爽快地告诉记者:“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,越快越好!听人家说,外国小学就有足球队,我们什么都没有。成天地就是学习。”
一位原来在海淀读初中的男孩不止一次地跟他爸爸说:“送我出国吧,人家孩子都移民了。反正高中我不会在北京上。”后来这位家长为了孩子,真的移民加拿大了。
姓孙的女孩讲了她受的委屈:我们学校弄了个“联系本”,每天都要记录我们在校表现,回家后要家长再写上几句话。由于天天都写,妈妈就有些烦了。有一天,妈妈晚上10点多才回来,只在上面写了个“阅”字,就让我去睡觉了。这一个字惹得老师大发雷霆,当着大家的面训了我一顿:“你们家长架子也太大了,就写个‘阅’字,她以为是领导批示呢!接着老师又把我调到后排。可我又招谁惹谁了?”说着说着孩子的声音有些发颤了。
家住红莲小区的肖女士说到自个儿女儿既自豪又不无遗憾。“我女儿正在读初中二年级。上初中前,钢琴就过了8级,9级就差那么一点儿没过,孩子特别爱弹琴。我为了她练琴花四五万块钱买了一架三角钢琴,可现在愣是不能弹了——没时间,学习压力太大了。现在都在喊着减负,老师留作业的招数也变了——10道必做,30道题自选,可哪道题孩子敢不做?”
一位在建行总行工作的关小姐打来电话讲了她女儿的故事:我女儿现在是小学六年级,因为是大队长(少先队),所以要比别的同学早到校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学,晚上放学后还要学英语,一直到8点多才回家,她太累了。我们大人要累还可以请假不上班,可她不能不上学。现在的孩子哪有什么金色童年,简直就是“童工”。
从事科研工作的张先生提起老师好像有一肚子话说:原来的老师家访,现在还有哪个老师家访?老师总觉得家长不配合,对家长不满意,可对家长的脾气总跟学生发,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。现在的老师变了!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中教师接受了记者采访。“其实,我们也很难!现在的学生心理比以前脆弱,比以前更难教。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却提高了。社会舆论又一直盯着我们,看我们减不减负,搞不搞课外活动。同时还不能因为搞课外活动影响升学率,否则校长不让。我们是‘四面楚歌’。真的很难!”
宣武区南菜园小学的李校长说:不要认为只有孩子的压力大,现在教师的压力也不小。现在的孩子同几十年前的孩子不一样,独生子女的现在都成为了一门学科,许多教育专家都在研究这一学科,怎么能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素质都能达到科学家的要求呢?社会上紧张的竞争早已进入了学校。现在每所小学每星期都要搞教师培训,并要求小学老师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,许多教师都三十大几了还要到大学去学习,同时还不能耽误上班。马上小学生的生源高峰就要过去了,小学教师还会面临下岗,这心里能轻松吗?加上现在教材的难度、独生子女的特性、工作和家庭把我们也压得够呛,我们也是人哪!
目前,我国的大学容量有限,但现在连门岗都要大专文凭,这种上学和就业心理压力就转嫁到了家长和学生身上。另外,一个学校能否生存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升学率。校长压力转给老师,老师为了保住饭碗再把压力转给学生。一个天真的孩子难以承受这么多压力,就开始厌学、出走。这是社会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。
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引起重视的时候了。记者在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了解到,现在每天到此看病的有100多人,2000年为4万人次,比上年增加了20%—30%。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数的40%左右。
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,究其根源还是素质教育问题。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说,目前中国的教育不是“以学生为主体”,而是以“教学大纲”为主体。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没有愉快感,是被动的、被迫的。同时,学校和家庭较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也不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;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受到重视,因材施教很难实施;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。另外,社会转轨过程中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大,也诱发了心理疾病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德炳教授说,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种种问题并非完全是由学校造成的,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,尤其是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。
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课组组长王加绵教授还认为,不仅中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差,近50%的教师也存在心理问题,如果老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,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。教师因不良情绪发作而迁怒学生,会给学生造成更大伤害。所以应该开展心理教育。